2月8日,西安市職業介紹服務中心,一家專門招收家政人員和月嫂的單位吸引了不少求職者前來咨詢 本報記者 張喆 攝人們習慣性地稱這樣一群人為“保姆”,但在家政公司里他們有著更時髦的稱呼:“現在我們都稱為員工。員工和客戶,說著也好聽。其實雇主和家政工,本來就是平等的交換關係,只是人們傳統觀念里,還覺得這活‘低人一等’。”吉祥村一家家政公司的老總說。
   吉祥村,一個傳統的家政聚集地區,3月21日,在一個老舊寫字樓里,記者和幾名剛找來這裡的雇主一起爬上五樓。在這裡,幾家公司門對門開著,門上的簡易牌子標明瞭不同的公司名稱。屋子裡的沙發條椅上坐滿了來找工作的家政員,有點勞務市場或人才招聘會的景象。
  不為多掙點誰願出來伺候人
   “這個市場一直是不缺員工缺客戶。”開了一家小家政公司的劉老闆是蒲城人,最初帶著老家幾個人來西安找活,經營了五六年後,就有家政工不斷互相介紹著來這裡登記。
   “今年工作難找,還沒出正月十五,大家就出來找活了。”春節前臘月二十八的晚上,在一家大醫院對面住宅樓里的劉老闆辦公室門就被敲響,因為春節期間有三倍工資,而且缺人,所以家裡過節沒什麼事的,就出來多賺點錢。
   3月22日,劉老闆早上八點多就開門了,已經陸續有“員工”前來咨詢。這些來找家政活的人,每天一早就在各家中介公司轉,這家沒客戶就去下一家,一直到晚上七八點後才投宿在其中一家。
   記者晚飯時再去這家家政公司時,已經有幾個人吃完飯回來看情況,記者一齣現就被當成了雇主,她們一擁湊上來。這時有客戶來打聽:有沒有肯乾1500元一個月照顧家有老人的,哪怕做活少點。聽到這開價,一位頭次出來做家政的大姐嘟囔,“低於兩千,門都沒有,我寧可在這裡等著。”“不為多掙點,誰不顧自己家跑出來伺候別人?”
  有位雇主三個月換了10個保姆
   沒找到工作時,家政工聚集在中介公司互相熟起來的方式,就是數落自己遇到的不公正待遇。好事達家政的王總說,家裡有老人的,相比只有年輕人的家庭難說話,容易產生矛盾。“一朝被蛇咬,十年不信人。”劉老闆說,其實這種不信任,雙方都有責任。
   “找個放心的人太不容易了。”有雇主感慨。一位3個月換了10個住家保姆的雇主劉先生說:“得時刻緊盯著,一不註意就偷懶,或者用起東西來大手大腳。”家政公司收了他800元的服務費,這一年,他隨時有要求,隨時可以換人。而在劉先生看來,中介給他推薦人時根本不挑選,有就送來。他認為服務好的人,卻只待了一個多月就走了,他覺得,這一定是中介用更高收入把她“挖”去別家做,這樣就可以多收一份服務費。
   記者向一位家政公司老闆說到雇主的這種想法,她大呼冤枉:“要是換上兩三次人,我們就虧本了。”
   一方面雇主抱怨保姆,各種滑頭偷懶;另一方面,保姆又聚在一起數落那些“奇葩”雇主,有的脾氣大,有的瞧不起人,有的活太累,有的太吝嗇,還有的嫌保姆吃得多……
   雙方在這樣的刻板印象和“警惕”中,總覺得尋找不上最對眼的合作方,不斷地換人,同時,這樣的不穩定性和高流動性,也在消解著這個職業的美譽度。
  探尋
   “員工化管理”成本攤給誰
   “人難找與活難找同時存在。”業內人士分析家政市場現狀時認為,想要高質服務、低收費的人難找;而同時,低質的勞動力太多了。
   在吉祥村扎堆的小中介公司中,有一家年盈利大約30萬元的家政公司,算是規模比較大的。史老闆分析認為,西安的家政服務業成立晚,不像沿海城市經驗豐富、服務意識好。從業人員素質整體不高,其中月嫂相對較好,培訓也正規。職業化程度上不去,政府提倡“員工化管理”,可成本會增加,事實上沒有這樣管理的企業。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大多數小家政公司簽的都是雇主、家政工和家政中介公司三方的協議,只有用人方應支付家政公司多少服務費,沒有家政公司一方的責任義務條款。這些公司的盈利模式主要是依靠雇主的服務費,對保姆的收入不再抽成。
   另一家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正式《用工合同》大家都不願意簽,因為公司要承擔風險,監管費用的成本最終將落到雇主身上。如果要員工化管理,首先要把工資統一上交給公司,公司每月從家政工的工資中抽成作為公司利潤,很多家政工都不願意這樣,所以現在還是中介監管的形式。
   3月初的一天,家住西安城北的趙姐和來自富平的蔣姐一起來到武警醫院對面小區里的一家家政公司。
   剛登記完,就趕上有雇主來找能看小孩的家政工,趙姐看中了老實靦腆的蔣姐。雇主和家政工商量好工資,但這是員工化管理的公司,雇主把工資月初打給公司,公司月末結算給個人,並每月從中抽取10%的費用。
   記者註意到,這家公司簽的是用人方和公司的雙方合同,家政人員算是公司的員工。雇主認為這樣的合同,比其他公司那種三方協議要放心,但對於公司已經從家政工的工資里抽成了,還要再收他們每年800元的服務費,雇主也有點不情願,打算以後就和滿意的家政工私下聯繫了。
  政府能為家政業做點什麼
   西安家庭服務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史元平介紹,真正的“員工制管理”,要簽勞動合同,要給家政從業人員買“五金”,家政公司很難負擔。所以西安實行員工化管理的公司,其實是準員工制,就是代發工資。“如果要真的實施,只能靠政府補貼。”
   “沒有誰能說清西安到底有多少公司在從事這個行業。”史元平說,只有個抽樣調查顯示,西安現在有300多家家政公司。史元平說,她曾有個設想,有一個專門的人力資源大樓,把所有家政小公司都集中起來,統一管理,工資透明,當然這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這樣也好由政府統一給用工雙方提供保險等保障和支持。“家政公司未來的方向,應該是要強強聯合,把市場做規範,逐漸讓不規範的小公司退出。”
   “事實上,家政行業一直比較缺符合條件的高素質的人力資源。”史元平指出,西安家政從業人數有五六萬,其中80%來自農村。客戶也希望找文化程度高的,但大中專學生進入這個行業的微乎其微,而過去城市的“40”、“50”下崗職工,因為年齡大了,也逐漸退出這個行業。另外,沒有規範的公司管理,也就沒有行業標準。這樣的情況下,客戶出了高價想得到高素質服務,而實際上,很多從業者達不到這個水平。
   本報記者 張晶晶  (原標題:怎樣才能兩全齊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o05aofab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